小時候的味道!蘿蔔絲油墩子,外酥裡嫩,鮮香味美!做法超簡單

油墩子是用蘿蔔絲、香菜和蔥絲油炸的脆餅。

河下古鎮買的油墩子

就是小時候的味道

這些油炸蘿蔔糕是江蘇、上海街頭的日常小吃,在我小時候很常見,我從記事起就認識它們了!

後來發現,這種不起眼的街頭小吃在別的城市也有,只不過叫著不同的名字。例如在廣州,它們被稱之為炸油豉(粵語是zaa you ci)。

味道怎麼樣?

油墩子主要是由白蘿蔔絲和米粉做成的,外表炸得酥脆,裡面卻十分軟糯黏稠,味道有一點像廣式蘿蔔糕。鹹鮮口,很美味!有的攤子還會放一點點蝦皮來提鮮。

食譜成功秘訣:

需要特殊的工具。為了油炸時保持形狀,需要一個金屬盛勺或用一個鉗子夾著菊花邊蛋撻模具,這樣就可以舀麵糊放進熱油裡炸,以保持形狀。兩種成分:米粉糊和蘿蔔絲餡。並不是混合在一起,需要分別把它們放在勺子裡。加一些美味的配料。這是個基本的食譜,還可以新增一些別的食材,例如,絞肉、蝦米、乾貝、火腿腸碎等。用非常新鮮的蘿蔔。去菜市場買一根新鮮豐滿的白蘿蔔,有光澤的面板,頂部和莖部有漂亮的綠色,這樣更清甜。

油燉子配方:
麵糊:
中筋麵粉130g
大米粉40g
泡打粉5g
鹽3g
糖4g
白胡椒粉1g
五香粉1g
水295ml
蘿蔔餡:
白蘿蔔(切碎)500g
香菜20g
蔥(切碎)20g
油墩子的做法:

01.先做米粉糊。大碗裡混合中筋麵粉、米粉、泡打粉、鹽、糖,白胡椒粉和五香粉,分幾次加入水,不斷攪拌,直到混合物均勻細膩地融合成一個薄面糊。

02. 密封后讓麵糊靜置鬆弛,同時準備其他食材。

白蘿蔔切成絲。(用機器更方便!)

用手擠去蘿蔔絲裡的多餘水分。

香菜和蔥切碎,加入白蘿蔔絲混合均勻。

準備好了麵糊和餡料就可以煎了!

不要把它們混在一起!

在一個深鍋裡,倒入7.5-8厘米高度的油,油加熱到大概175度,在熱油的時候可以把金屬勺子放進去一起預熱,防止煎炸時粘鍋。

當油溫足夠時,把勺子裡的油倒掉(或者用鉗子小心地把蛋撻模具裡的油倒掉)。

立即用足夠的麵糊填滿勺子底部。

加入白蘿蔔餡料填充到頂部邊緣,確保邊緣整齊。

然後再均勻地淋上另一層面糊(不要讓麵糊過量)。

小心地將長柄勺放入熱油中。

熱煎2分鐘,把底部煎熟,油墩子應該很容易從長柄勺裡出來,如果不行再煎一會兒。

翻面,再煎3-4分鐘,直到表面金黃。

把製作好的油墩子放到鐵絲冷卻架上。

趁熱吃最美味!!但是要小心它們剛做好的時候內部非常燙口!如果冷了可以在烤箱或烤麵包機裡重新加熱,直到重新變熱和酥脆。

參考資料
• 傳統油炸點心器具選購指南
• 蘿蔔糕的百年演變史
• 亞洲街頭小吃文化研究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