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兒多久喂一次奶?為什麼會一直哭闹?如何正确照顾新生兒?他們的睡眠时间应该是多久?需要注意哪些事项?需要准备哪些东西?初生嬰兒如何正确餵母乳?新生兒為什麼會顫動,甚至感冒?本文将为你解答这些新手父母常见的疑问,帮助你更好地照顾新生寶寶。
文章目錄
一、新生兒多久喂一次
(一)按需哺乳的原則
新生兒多久喂一次?新生兒的胃容量較小,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全,因此喂食需遵循按需哺乳的原則。這意味著寶寶餓了就應該喂,而不是嚴格按照固定的時間間隔。新生兒的胃容量在出生後會逐漸增大,出生第一天約為5 – 7毫升,第三天可達22 – 27毫升,一周後能增加到45 – 60毫升。由於胃容量小,食物消化快,所以寶寶會頻繁地感到餓。
(二)不同階段的喂食頻率
- 出生後頭幾天:在出生後的頭幾天,新生兒可能每隔1 – 2小時就需要喂一次奶。因為此時寶寶的胃容量小,母乳或配方奶在胃裡停留的時間短,容易很快又感到餓。而且,這也是建立母乳供需平衡的關鍵時期,頻繁的吸吮可以刺激乳腺分泌更多的乳汁。
- 一周後:隨著寶寶的成長,胃容量增大,喂食的間隔時間可以稍微延長一些,但一般也不應超過3 – 4小時。有些寶寶可能仍然需要每隔2 – 3小時喂一次,這是正常的個體差異。
(三)如何判斷寶寶是否餓了
- 根據寶寶的表現:寶寶餓了的時候,會有一些明顯的表現,如轉動頭部、張嘴、舔嘴唇、把手放在嘴邊吸吮等。如果寶寶開始哭鬧,可能已經是餓得比較厲害了,應盡快喂食。
- 觀察排尿排便情況:如果寶寶的排尿排便次數正常,說明寶寶的進食量基本能滿足需求。但如果排尿排便次數減少,可能是進食不足,需要增加喂食頻率。

二、新生兒為什麼一直哭
(一)餓了或渴了
新生兒為什麼一直哭?如前面所述,新生兒胃容量小,容易餓。如果寶寶餓了,就會通過哭鬧來表達。此外,雖然母乳和配方奶可以提供寶寶所需的水分,但在炎熱的天氣或寶寶出汗較多的情況下,也可能會感到口渴,從而哭鬧。
(二)尿布濕了或弄髒了
新生兒的排尿排便次數較多,如果尿布濕了或弄髒了,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,進而哭鬧。家長應及時檢查並更換尿布,保持寶寶的屁屁乾爽。
(三)身體不適
- 腸絞痛:這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問題,通常發生在傍晚或晚上。寶寶會突然哭鬧,臉色通紅,腹部脹氣,雙腿向上蜷曲。腸絞痛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,可能與寶寶的腸胃發育不成熟、乳糖不耐受等有關。
- 感冒或發燒: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,容易感染病毒或細菌而感冒或發燒。當寶寶身體不適時,會通過哭鬧來表達。家長應注意觀察寶寶是否有流鼻涕、咳嗽、發燒等症狀。
- 其他疾病:如中耳炎、尿布疹、濕疹等,也可能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而哭鬧。
(四)缺乏安全感
新生兒為什麼一直哭?新生兒從子宮內的溫暖環境突然來到外界,會感到缺乏安全感。當寶寶感到孤獨、害怕或受到驚嚇時,就可能會哭鬧。家長可以通過擁抱、輕拍、哼唱等方式給予寶寶安全感。
(五)環境因素
- 溫度不適宜:新生兒對溫度的變化比較敏感,如果環境過熱或過冷,都可能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而哭鬧。一般來說,室內溫度應保持在22 – 26℃之間,濕度保持在50% – 60%左右。
- 噪音干擾:過大的噪音會刺激寶寶的聽覺,讓寶寶感到不安。家長應為寶寶創造一個安靜、舒適的睡眠環境。

三、新生兒怎麼照顧
(一)新生兒怎麼照顧:日常護理
- 皮膚護理:新生兒的皮膚非常嬌嫩,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。家長應每天用溫水為寶寶清潔皮膚,特別是皮膚褶皺處,如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等。清潔後,用柔軟的毛巾輕輕擦乾,並塗抹適量的嬰兒專用護膚品,以保持皮膚的濕潤。
- 眼部護理:新生兒的眼睛容易受到感染,家長應每天用專用的嬰兒眼藥水或生理鹽水為寶寶清潔眼睛。清潔時,用棉簽蘸取適量的藥水,從內眼角向外眼角輕輕擦拭。
- 口腔護理:雖然新生兒還沒有長牙,但口腔護理也很重要。家長可以在寶寶吃完奶後,用濕紗布輕輕擦拭寶寶的牙床和舌頭,以保持口腔的清潔。
(二)新生兒怎麼照顧:睡眠護理
- 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:如前面所述,應為寶寶創造一個安靜、舒適、溫度適宜的睡眠環境。可以使用嬰兒專用的床墊、被褥和枕頭,確保寶寶的睡眠安全。
- 建立規律的睡眠習慣:儘量讓寶寶在固定的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,這樣可以幫助寶寶建立規律的生物鐘。在寶寶睡前,可以進行一些輕鬆的活動,如洗澡、按摩、講故事等,讓寶寶放鬆身心,更容易入睡。
(三)新生兒怎麼照顧:穿衣護理
- 選擇合適的衣服:新生兒的衣服應選擇柔軟、透氣、純棉的材質,避免選擇化纖等刺激性材料。衣服的款式應簡單,方便穿脫,如連體衣、和尚服等。
- 注意保暖:新生兒的體溫調節能力較差,容易著涼。家長應根據室內外溫度的變化,及時為寶寶增減衣物。一般來說,寶寶穿的衣服應比成人多一件。
(四)新生兒怎麼照顧:健康監測
- 定期體檢:按照醫生的建議,定期帶寶寶去醫院進行體檢,了解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。體檢項目通常包括身高、體重、頭圍的測量,以及心肺功能的檢查等。
- 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和進食情況:家長應每天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是否良好,進食是否正常。如果寶寶出現精神萎靡、拒食、嘔吐等異常情況,應及時就醫。

四、新生兒睡眠時間
(一)不同階段的新生兒睡眠時間
- 出生後第一周:新生兒在出生後的第一周,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,每天的睡眠時間可達16 – 20小時。這是因為寶寶在子宮內時,大部分時間也是處於睡眠狀態,出生後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外界的環境。
- 一周後至一個月:隨著寶寶的成長,睡眠時間會逐漸減少,但每天仍然需要14 – 18小時的睡眠。這個階段的寶寶睡眠週期較短,通常為2 – 3小時,醒來後需要喂食和換尿布。
- 一個月至三個月:寶寶的睡眠時間會進一步縮短,每天需要12 – 16小時的睡眠。睡眠週期也會逐漸延長,有些寶寶可以連續睡4 – 5小時。
(二)睡眠週期的特點
- 快速眼動睡眠和非快速眼動睡眠交替:新生兒睡眠時間包括快速眼動睡眠(REM)和非快速眼動睡眠(NREM)。在快速眼動睡眠階段,寶寶的眼球會快速轉動,身體也可能會有一些小動作,這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。非快速眼動睡眠階段又分為淺睡和深睡,深睡時寶寶的身體會完全放鬆,生長激素分泌旺盛。
- 睡眠週期較短:如前面所述,新生兒的睡眠週期較短,通常為2 – 3小時。這是因為寶寶的腸胃發育不成熟,需要頻繁地進食,而且寶寶的大腦還不能很好地調節睡眠和清醒的狀態。
(三)如何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
- 區分白天和黑夜:在白天,可以讓寶寶多接觸自然光,保持室內明亮;在晚上,則應盡量保持室內黑暗和安靜,這樣可以幫助寶寶區分白天和黑夜,建立正常的生物鐘。
- 建立睡前儀式:在寶寶睡前,可以進行一些固定的活動,如洗澡、按摩、換睡衣、講故事等,這些活動可以成為寶寶的睡前儀式,讓寶寶知道該睡覺了。
- 讓寶寶獨立入睡:當寶寶出現睡意時,應將寶寶放在床上,讓寶寶自己入睡,而不是抱著寶寶搖晃或哺乳入睡。這樣可以培養寶寶獨立入睡的能力,避免寶寶形成不良的睡眠習慣。
五、新生兒注意事項
(一)新生兒注意事項:餵養方面
- 正確的哺乳姿勢: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配方奶餵養,都要保持正確的哺乳姿勢。母乳餵養時,應讓寶寶的嘴唇完全含住乳頭和大部分乳暈,避免寶寶只吸吮乳頭而造成乳頭皸裂。配方奶餵養時,要選擇適合寶寶月齡的奶嘴,並將奶瓶傾斜,使奶嘴充滿奶液,避免寶寶吸入空氣。
- 避免過度餵養:雖然新生兒需要頻繁地進食,但也要避免過度餵養。過度餵養可能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、嘔吐、腹瀉等問題。家長應根據寶寶的需求和飽腹感來調整喂食量。
(二)新生兒注意事項:安全方面
- 睡眠安全:寶寶睡覺時,應讓寶寶平躺,避免使用過軟的床墊和枕頭,以免寶寶的口鼻被堵住而窒息。同時,要避免在寶寶的床上放置鬆軟的物品,如毛絨玩具、被子等。
- 防止意外傷害:新生兒的身體非常脆弱,家長應注意防止寶寶受到意外傷害。如避免寶寶接觸到熱水、火源、電器等危險物品;在抱寶寶時,要注意保護寶寶的頭部和頸部。
(三)新生兒注意事項:衛生方面
- 手部衛生:家長在接觸寶寶前,應先洗手,避免將細菌傳染給寶寶。同時,要定期為寶寶清洗玩具、奶瓶、奶嘴等物品,保持寶寶的生活環境清潔衛生。
- 避免交叉感染:新生兒的免疫系統較弱,容易受到感染。家長應避免帶寶寶去人多的公共場所,如商場、電影院等。如果家中有人生病,應儘量避免與寶寶接觸。
(四)新生兒注意事項:情緒方面
- 給予寶寶足夠的關愛:新生兒需要家長的關愛和陪伴,這對寶寶的情緒發展非常重要。家長應多與寶寶進行眼神交流、輕聲說話、擁抱等,讓寶寶感受到愛和安全感。
- 避免過度刺激:雖然適當的刺激對寶寶的發育有益,但過度的刺激可能會讓寶寶感到不安和疲勞。家長應根據寶寶的承受能力,合理安排寶寶的活動和休息時間。

六、新生兒需要準備哪些東西
(一)新生兒需要準備哪些東西:衣物類
- 連體衣:連體衣方便穿脫,而且可以避免寶寶的肚子著涼。建議準備5 – 6件,不同尺碼的都要有,以適應寶寶的成長。
- 和尚服:和尚服的領口較大,方便穿脫和換尿布。可以準備3 – 4件。
- 襪子:新生兒的腳部容易著涼,應準備幾雙柔軟、透氣的襪子。
- 帽子:在寶寶外出或室內溫度較低時,可以給寶寶戴上帽子,以保暖。
(二)新生兒需要準備哪些東西:餵養用品類
- 奶瓶和奶嘴:如果打算進行配方奶餵養,需要準備奶瓶和奶嘴。奶瓶應選擇玻璃或PPSU材質的,奶嘴要根據寶寶的月齡選擇合適的型號。
- 奶粉:如果母乳不足或無法進行母乳餵養,需要準備適合新生兒的配方奶粉。
- 消毒鍋:用於對奶瓶、奶嘴等餵養用品進行消毒,確保寶寶的飲食安全。
- 溫奶器:可以方便地將奶粉或母乳加熱到適宜的溫度。
(三)新生兒需要準備哪些東西:護理用品類
- 尿布:可以選擇紙尿布或布尿布,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進行選擇。建議先準備幾包紙尿布,方便使用。
- 濕巾:用於清潔寶寶的屁屁和手臉,非常方便。
- 護臀膏:可以預防和治療寶寶的尿布疹。
- 嬰兒專用沐浴露和洗髮水:應選擇溫和、無刺激的產品。
- 嬰兒專用護膚品:如潤膚露、爽身粉等,保持寶寶的皮膚乾爽和滋潤。
(四)新生兒需要準備哪些東西:睡眠用品類
- 嬰兒床:為寶寶提供一個安全、舒適的睡眠環境。
- 床墊:應選擇柔軟、透氣、有支撐性的床墊。
- 被褥:準備幾套適合季節的被褥,注意保暖性。
- 枕頭:新生兒一般不需要使用枕頭,但可以準備一個薄薄的、柔軟的枕頭,在寶寶稍大一些時使用。
(五)新生兒需要準備哪些東西:其他用品類
- 嬰兒推車:方便帶寶寶外出。
- 安全座椅:如果需要開車帶寶寶出行,安全座椅是必不可少的。
- 嬰兒背帶:可以方便地將寶寶背在身上,解放雙手。
七、初生嬰兒如何餵母乳
(一)正確的哺乳姿勢
- 搖籃式:這是最常見的哺乳姿勢。媽媽坐在椅子上,背部挺直,將寶寶抱在懷裡,寶寶的頭枕在媽媽的手臂上,身體呈一條直線,臉對著媽媽的乳房,媽媽的另一隻手托住乳房,幫助寶寶含住乳頭。
- 側臥式:適合在晚上或媽媽身體不適時使用。媽媽和寶寶都側臥在床上,寶寶的嘴對著媽媽的乳房,媽媽可以用手臂摟住寶寶,保持寶寶的身體穩定。
- 橄欖球式:適合雙胞胎或多胞胎,或者寶寶含乳有困難時使用。媽媽將寶寶放在身體一側的臂彎裡,用前臂支撐寶寶的頭部和背部,寶寶的腿放在媽媽的身後,媽媽的另一隻手托住乳房。
(二)促進乳汁分泌的方法
- 早接觸、早吸吮:在寶寶出生後的30分鐘內,就應讓寶寶與媽媽進行皮膚接觸,並盡早開始吸吮乳房。這可以刺激乳腺分泌更多的乳汁。
- 按需哺乳:如前面所述,按需哺乳可以保持乳腺的持續刺激,促進乳汁的分泌。
- 保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心情:媽媽在產後需要充足的休息和良好的心情,這對乳汁的分泌也非常重要。家人應多關心和幫助媽媽,減輕媽媽的負擔。
- 合理飲食:媽媽應保持均衡的飲食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,如瘦肉、魚類、蛋類、奶類、蔬菜和水果等。同時,要多喝水,保證充足的水分攝入。
(三)如何判斷寶寶是否吃飽
- 觀察寶寶的吸吮動作:寶寶吃飽後,吸吮的力度會減弱,吸吮的頻率也會降低,可能會出現間歇性的吸吮或停止吸吮。
- 聽寶寶的吞咽聲:在寶寶吸吮的過程中,可以聽到清晰的吞咽聲。如果寶寶吃飽了,吞咽聲會減少或消失。
- 看寶寶的排尿排便情況:寶寶吃飽後,排尿排便次數會增加。一般來說,寶寶每天排尿6 – 8次,排便2 – 4次,說明寶寶的進食量基本能滿足需求。
- 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:寶寶吃飽後,會表現得比較滿足和安靜,可能會自己入睡或玩耍。
八、新生兒為什麼會顫動
(一)生理性顫動
- 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:新生兒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,對外界的刺激比較敏感。當寶寶受到聲音、光線、觸摸等刺激時,可能會出現顫動的情況。這種顫動通常是短暫的、不規則的,寶寶的意識清醒,不伴有其他異常症狀。
- 寒冷刺激:如果寶寶所處的環境溫度較低,或者寶寶的衣物穿得過少,身體受到寒冷刺激,也可能會出現顫動。這是寶寶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,通過顫動來產生熱量,保持體溫。
(二)病理性顫動
- 低血鈣:新生兒低血鈣時,神經肌肉的興奮性會增高,容易出現顫動的情況。除了顫動外,寶寶可能還會伴有驚厥、手足抽搐等症狀。低血鈣的原因可能是母體在懷孕期間鈣攝入不足,或者寶寶自身對鈣的吸收和利用存在問題。
- 腦部疾病:如腦炎、腦膜炎、腦出血等腦部疾病,也可能會引起寶寶顫動。這種顫動通常比較劇烈,可能伴有意識障礙、嘔吐、發熱等症狀。
- 藥物中毒:如果寶寶不慎攝入了某些藥物,如抗精神病藥、抗驚厥藥等,也可能會出現顫動的情況。
(三)如何區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顫動
- 觀察顫動的特點:生理性顫動通常是短暫的、不規則的,寶寶的意識清醒;而病理性顫動可能比較劇烈、持續時間較長,寶寶可能伴有其他異常症狀。
- 檢查寶寶的身體狀況:如果寶寶除了顫動外,還有發熱、嘔吐、驚厥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進行相關的檢查,以確定是否為病理性顫動。

九、新生兒為什麼會感冒
(一)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
新生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,對病毒和細菌的抵抗力較弱。當寶寶接觸到感冒病毒或細菌時,容易受到感染而感冒。
(二)環境因素
- 溫度變化大:如果室內外溫度相差較大,或者寶寶所處的環境溫度不穩定,容易讓寶寶著涼而感冒。例如,在炎熱的夏天,如果將寶寶從空調房抱到室外,溫度的突然變化可能會使寶寶感冒。
- 空氣不流通:如果寶寶所處的環境空氣不流通,病毒和細菌容易在空氣中積聚,增加寶寶感染感冒的機會。
(三)接觸感染源
- 與感冒患者接觸:如果家中有感冒患者,與寶寶密切接觸,可能會將感冒病毒傳染給寶寶。
- 公共場所:帶寶寶去人多的公共場所,如商場、醫院等,也容易讓寶寶接觸到感冒病毒。
(四)營養不良
如果寶寶營養不良,缺乏維生素、礦物質等營養物質,會影響免疫系統的正常功能,降低寶寶對感冒病毒的抵抗力。
十、常見問題整理 FAQ
(一)關於餵養
- Q:新生兒每次吃多少奶合適?
- A:新生兒的奶量因個體差異而異,一般來說,出生後第一天每次吃奶量可能在5 – 10毫升左右,隨著寶寶的成長,奶量會逐漸增加。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需求和飽腹感來調整喂食量,如果寶寶吃完奶後能安靜入睡2 – 3小時,說明奶量基本合適。
- Q:母乳餵養時,如何知道寶寶是否吃飽了?
- A: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吸吮動作、聽吞咽聲、看排尿排便情況以及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來判斷寶寶是否吃飽。如前面所述,寶寶吃飽後吸吮力度減弱,吞咽聲減少或消失,排尿排便次數增加,精神狀態良好。
- Q:配方奶餵養時,需要注意什麼?
- A:配方奶餵養時,要注意奶瓶和奶嘴的消毒,按照奶粉包裝上的說明正確沖調奶粉,避免過濃或過稀。同時,要控制好奶溫,一般在40℃左右為宜。喂食時要讓寶寶保持半坐位,避免寶寶吸入空氣。
(二)關於睡眠
- Q:新生兒為什麼總是睡不踏實?
- A:新生兒睡不踏實可能有多種原因,如餓了、尿布濕了、身體不適、缺乏安全感或環境因素等。家長應逐一排查,及時滿足寶寶的需求,為寶寶創造一個安靜、舒適的睡眠環境。
- Q:如何讓新生兒睡得更久?
- A:可以嘗試建立規律的睡眠習慣,如區分白天和黑夜,建立睡前儀式等。同時,要確保寶寶的進食量充足,避免寶寶因餓而醒來。在寶寶睡覺時,保持室內安靜、黑暗和適宜的溫度。
- Q:新生兒可以睡枕頭嗎?
- A:新生兒一般不需要使用枕頭,因為新生兒的脊柱是直的,平躺時背部和後腦勺在同一平面上。如果使用枕頭,可能會影響寶寶的脊柱發育。一般建議在寶寶3個月後,再根據寶寶的情況使用薄薄的、柔軟的枕頭。
(三)關於護理
- Q:新生兒的臍帶多久會脫落?
- A:新生兒的臍帶一般在出生後1 – 2周內脫落。在臍帶脫落前,要保持臍帶部位的清潔和乾燥,每天用75%的酒精消毒臍帶根部,避免臍帶感染。
- Q:新生兒的眼屎多怎麼辦?
- A:新生兒眼屎多可能是由結膜炎、鼻淚管不通等原因引起的。如果眼屎較少,可以用濕棉簽輕輕擦拭;如果眼屎較多,且伴有眼睛發紅、流淚等症狀,應及時就醫,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眼藥水。
- Q:如何給新生兒洗澡?
- A:給新生兒洗澡時,要注意水溫和室溫,水溫一般在38 – 40℃之間,室溫保持在26 – 28℃左右。洗澡時,用專用的嬰兒沐浴露和洗髮水,輕柔地清潔寶寶的身體,避免用力搓揉。洗澡後,要及時用柔軟的毛巾擦乾寶寶的身體,並塗抹護膚品。
(四)關於健康問題
- Q:新生兒發燒了怎麼辦?
- A:如果新生兒發燒,體溫在38℃以下,可以先進行物理降溫,如用溫水擦拭寶寶的身體、貼退熱貼等。同時,要密切觀察寶寶的精神狀態和體溫變化。如果體溫超過38℃,或者寶寶伴有其他異常症狀,如嘔吐、腹瀉、驚厥等,應及時就醫。
- Q:新生兒腸絞痛怎麼緩解?
- A:可以嘗試用飛機抱的姿勢抱寶寶,即讓寶寶趴在媽媽的手臂上,頭部靠在媽媽的肘部,這樣可以緩解寶寶的腹部不適。還可以給寶寶做腹部按摩,順時針方向輕輕按摩寶寶的肚子。如果腸絞痛嚴重,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藥物緩解。
- Q:新生兒黃疸多久會消退?
- A: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。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 – 3天出現,4 – 6天達到高峰,7 – 10天消退。病理性黃疸出現時間早、程度重、消退時間晚,可能伴有其他異常症狀。如果寶寶的黃疸持續時間較長或伴有其他異常,應及時就醫。
以上就是關於新生兒的全面介紹,希望能為新手父母們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幫助。在照顧新生兒的過程中,家長們要保持耐心和細心,及時發現寶寶的異常情況並採取相應的措施。如果遇到問題,應及時諮詢醫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