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新生兒體溫正常值」是多少?如何正確測量? 本文詳解寶寶的新生兒體溫測量方法(肛溫、腋溫標準),並列出影響嬰幼兒體溫準確度的關鍵因素。特別分析新生兒體溫高(發燒)與新生兒體溫低(失溫)的處理對策,同時解答「何時需就醫」的判斷標準,幫助家長快速掌握嬰兒體溫異常警訊!兒科醫師專業指引!
文章目錄
一、新生兒體溫正常值
(一)定義與測量部位
新生兒體溫正常值是指新生兒在正常生理狀態下,身體核心溫度所處的合理範圍。由於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尚未完全發育成熟,其體溫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波動。常用的測量部位包括腋下、口腔、肛門等,不同測量部位所測得的體溫正常值略有差異。
(二)不同測量部位的體溫正常值範圍
- 腋下體溫:正常值範圍一般在36℃ – 37.2℃之間。腋下測量體溫是較為常用的方法,操作相對簡單,對新生兒的刺激較小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腋下測量時要確保腋窩乾燥,將體溫計水銀端緊貼皮膚,夾緊上臂,測量時間一般為5 – 10分鐘。
- 口腔體溫:正常值範圍約為36.3℃ – 37.2℃。不過,由於新生兒較小,口腔測量存在一定難度,且容易發生意外,如咬破體溫計等,因此一般不常規採用此方法。
- 肛門體溫:正常值範圍通常在36.5℃ – 37.5℃之間。肛門測量體溫相對更接近身體核心溫度,結果更為準確,但操作時需要注意動作輕柔,避免對新生兒造成損傷。
(三)體溫的生理性波動
新生兒的體溫並非一成不變,會存在一定的生理性波動。例如,在一天之中,新生兒的體溫可能在清晨較低,下午和傍晚時略高,但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1℃。此外,新生兒在進食、活動後,體溫也可能會略有升高,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,家長不必過於擔心。

二、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嬰幼兒體溫的準確度?
(一)測量方法不當
- 測量時間不足:如果腋下測量體溫時,未達到規定的5 – 10分鐘,可能導致測得的體溫偏低,不能準確反映新生兒的實際體溫。
- 測量部位不準確:例如,在腋下測量時,體溫計未放置在腋窩中央,或者夾緊上臂的力度不夠,都可能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。
- 體溫計使用不當:使用水銀體溫計時,若體溫計未甩至35℃以下,或者讀數時視線未與水銀柱頂端保持水平,都可能導致讀數偏差。
(二)外界環境因素
- 室溫過高或過低:室溫過高會使新生兒的體溫升高,而室溫過低則可能使體溫下降。例如,在炎熱的夏天,如果室內沒有適當的降溫措施,新生兒的體溫可能會偏高;而在寒冷的冬天,若保暖措施不足,體溫則可能偏低。
- 包裹過厚或過少:家長為新生兒包裹過厚,會影響其散熱,導致體溫升高;反之,包裹過少則可能使新生兒失熱過多,體溫下降。
- 空氣流通情況:空氣不流通的環境可能使新生兒的體溫升高,因為熱量難以散發出去。
(三)新生兒自身因素
- 飲食:新生兒進食後,由於食物的特殊動力作用,身體會產生一定的熱量,導致體溫略有升高。一般來說,進食後30分鐘內體溫可能會上升0.1℃ – 0.2℃。
- 活動:新生兒在活動時,肌肉收縮會產生熱量,使體溫升高。例如,在哭鬧、擰動身體時,體溫可能會短暫升高。
- 疾病狀態:當新生兒患有某些疾病時,如感染、發燒等,會影響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,導致體溫異常。此外,一些先天性代謝性疾病也可能引起體溫的改變。
三、新生兒體溫測量
(一)測量工具的選擇
- 水銀體溫計:這是最傳統的體溫測量工具,具有測量準確、價格便宜的優點。但使用時需要注意安全,避免體溫計破碎導致水銀洩漏。
- 電子體溫計:測量速度快,一般只需幾十秒到一分鐘即可讀數,操作方便。不過,其準確性可能會受到電池電量、使用時間等因素的影響。
- 耳溫槍:通過測量耳膜的溫度來反映身體核心溫度,測量速度快,對新生兒的刺激小。但耳溫槍的測量結果可能會受到耳垢、測量角度等因素的干擾。
(二)不同測量方法的操作要點
- 腋下測量法
- 將體溫計水銀端甩至35℃以下。
- 讓新生兒處於安靜狀態,解開衣服,露出腋窩。
- 用乾毛巾擦乾腋窩,將體溫計水銀端緊貼皮膚,放在腋窩中央。
- 夾緊上臂,測量時間5 – 10分鐘。
- 肛門測量法
- 將體溫計水銀端塗上潤滑劑(如石蠟油)。
- 讓新生兒採取側臥位,輕輕抬起臀部。
- 將體溫計水銀端緩慢插入肛門約2 – 3釐米。
- 測量時間3 – 5分鐘。
- 耳溫測量法
- 確保耳溫槍的探頭乾淨。
- 將新生兒的耳朵輕輕向後上方拉直,使耳道伸直。
- 將耳溫槍探頭放入耳道內,按下測量鍵,等待測量結果。
(三)測量時的注意事項
- 測量前避免劇烈活動:在測量體溫前,應讓新生兒安靜休息15 – 30分鐘,避免因劇烈活動導致體溫升高而影響測量結果。
- 注意體溫計的消毒:每次使用後,應對體溫計進行消毒處理,防止交叉感染。水銀體溫計可用酒精棉球擦拭,電子體溫計和耳溫槍可按照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消毒。
-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:如果對測量結果有疑問,可以多次測量,取平均值,以提高測量結果的準確性。

四、新生兒體溫高
(一)體溫高的定義
當新生兒的體溫超過正常值範圍時,即可認為體溫高。一般來說,腋下體溫超過37.2℃,肛門體溫超過37.5℃時,可判定為體溫升高。
(二)可能的原因
- 感染:這是新生兒體溫高的常見原因之一。感染可能來自於宮內感染、產時感染或產後感染。常見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、消化道、泌尿道等。例如,新生兒肺炎可能由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引起,導致發熱、咳嗽、呼吸急促等癥狀。
- 環境因素:如前面所述,室溫過高、包裹過厚等都可能使新生兒的體溫升高。在炎熱的夏天,如果室內沒有降溫措施,新生兒容易因中暑而發熱。
- 脫水:新生兒體內水分含量較高,如果因為嘔吐、腹瀉等原因導致脫水,可能會引起體溫升高。這是因為脫水會影響身體的正常代謝和散熱功能。
- 其他疾病:一些先天性代謝性疾病、免疫系統疾病等也可能導致新生兒體溫升高。
(三)處理方法
- 觀察癥狀:如果新生兒體溫只是輕度升高,且沒有其他明顯的不適癥狀,如哭鬧不安、拒食、嗜睡等,可以先觀察一段時間。注意保持室內通風,適當減少衣物,給新生兒多喝溫開水。
- 物理降溫:當體溫在38℃以下時,可以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。例如,用溫毛巾擦拭新生兒的額頭、頸部、腋窩、腹股溝等部位,通過蒸發散熱降低體溫。也可以使用退熱貼,貼在新生兒的額頭上。
- 及時就醫:如果體溫持續升高,超過38.5℃,或者伴有其他嚴重癥狀,如呼吸急促、抽搐、精神萎靡等,應立即帶新生兒就醫,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。
五、新生兒體溫低
(一)體溫低的定義
新生兒體溫低是指體溫低於正常值範圍。一般腋下體溫低於36℃,肛門體溫低於36.5℃時,可認為體溫過低。
(二)可能的原因
- 保暖不足:這是最常見的原因。在寒冷的天氣裡,如果新生兒的保暖措施不到位,如穿著過少、蓋的被子太薄等,容易導致體溫下降。
- 疾病影響:某些疾病可能影響新生兒的體溫調節功能,如新生兒敗血症、低血糖等。這些疾病會使新生兒的身體代謝率降低,產熱減少,從而導致體溫過低。
- 早產兒:早產兒由於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,皮下脂肪薄,散熱快,更容易出現體溫低的情況。
(三)處理方法
- 加強保暖:立即給新生兒增加衣物,蓋上厚被子,也可以使用暖水袋(注意水溫不宜過高,避免燙傷)或暖箱等保暖設備。
- 復溫:如果體溫過低,需要進行復溫處理。復溫的速度要適中,避免過快復溫引起不良反應。一般可採取將新生兒置於溫暖的環境中,如溫箱內,逐步提高溫箱溫度,使體溫緩慢回升。
- 治療原發疾病:如果體溫低是由疾病引起的,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疾病。例如,對於新生兒敗血症,需要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;對於低血糖,需要及時補充葡萄糖。

六、什麼情況下,嬰兒體溫不正常才需要看醫生?
(一)體溫過高且伴有其他癥狀
- 體溫超過38.5℃:當新生兒的體溫持續超過38.5℃時,可能存在較嚴重的感染或其他疾病,需要及時就醫,進行詳細的檢查和診斷。
- 伴有呼吸系統癥狀:如呼吸急促、鼻翼扇動、三凹征(胸骨上窩、肋間隙、劍突下凹陷)等,可能提示新生兒患有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,需要盡快就醫。
- 伴有消化系統癥狀:如嘔吐、腹瀉、腹脹等,可能與感染、腸道疾病等有關,應及時就醫查明原因。
- 伴有神經系統癥狀:如抽搐、嗜睡、昏迷等,這是非常嚴重的情況,可能危及新生兒的生命,需要立即就醫。
(二)體溫過低且無法改善
- 經過保暖措施後體溫仍不回升:如果已經採取了加強保暖、復溫等措施,但新生兒的體溫仍然持續過低,可能存在嚴重的疾病,需要就醫進一步檢查。
- 伴有其他異常表現:如皮膚發紺、四肢厥冷、哭聲微弱等,這些癥狀提示新生兒的身體狀況較差,需要及時就醫。
(三)體溫波動異常
- 體溫頻繁波動:新生兒的體溫如果頻繁地在正常範圍外波動,且無明顯的外界因素影響,可能是體溫調節中樞存在問題,需要就醫評估。
- 體溫與環境溫度變化不匹配:例如,在室溫正常的情況下,新生兒的體溫卻異常升高或降低,這也需要引起重視,及時就醫。
七、新生兒體溫常見問題整理(FAQ)
(一)關於新生兒體溫正常值
- 問:新生兒的體溫一天之中會有變化嗎? 答:會的。新生兒的體溫在一天之中會有一定的生理性波動,一般在清晨較低,下午和傍晚時略高,但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1℃。
- 問:不同測量部位的體溫正常值有差異嗎? 答:有差異。腋下體溫正常值範圍一般在36℃ – 37.2℃之間,口腔體溫約為36.3℃ – 37.2℃,肛門體溫正常值範圍通常在36.5℃ – 37.5℃之間。
(二)關於影響體溫準確度的因素
- 問:為什麼腋下測量體溫時要夾緊上臂? 答:夾緊上臂可以確保體溫計水銀端與腋窩皮膚充分接觸,減少熱量的散失,使測量結果更準確。
- 問:室溫對新生兒體溫的影響有多大? 答:室溫過高或過低都會對新生兒體溫產生影響。室溫過高可能使體溫升高,室溫過低則可能使體溫下降。因此,要保持室內溫度適宜,一般室溫以22℃ – 24℃為宜。
(三)關於體溫測量方法
- 問:新生兒可以用電子體溫計測量體溫嗎? 答:可以。電子體溫計測量速度快,操作方便,但準確性可能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。在使用時,要按照說明書的要求正確操作。
- 問:耳溫槍測量體溫準確嗎? 答:耳溫槍測量體溫具有快速、對新生兒刺激小的優點,但測量結果可能會受到耳垢、測量角度等因素的干擾。如果測量方法正確,耳溫槍的測量結果也是比較可靠的。
(四)關於體溫高
- 問:新生兒體溫高一定是生病了嗎? 答:不一定。新生兒體溫高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,如環境因素、脫水等。如果體溫只是輕度升高,且沒有其他不適癥狀,可以先觀察;但如果體溫持續升高或伴有其他嚴重癥狀,則可能是生病了,需要就醫。
- 問:新生兒發熱時可以用退熱藥嗎? 答:一般不建議給新生兒自行使用退熱藥。新生兒的身體器官發育尚未成熟,對藥物的耐受性較差。如果新生兒發熱,應先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,如體溫持續不降或伴有其他嚴重癥狀,應及時就醫,由醫生決定是否需要使用退熱藥。
(五)關於體溫低
- 問:早產兒更容易體溫低嗎? 答:是的。早產兒由於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,皮下脂肪薄,散熱快,更容易出現體溫低的情況。因此,對早產兒要更加注意保暖。
- 問:新生兒體溫低會有哪些危害? 答:新生兒體溫低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和器官功能,嚴重時甚至可能危及生命。例如,體溫過低可能導致心率減慢、呼吸抑制、低血糖等。
(六)關於就醫指征
- 問:新生兒體溫多少度需要立即就醫? 答:當新生兒體溫超過38.5℃,或者體溫過低且經保暖措施後仍不回升,或者伴有其他嚴重癥狀,如呼吸急促、抽搐、嗜睡等,都需要立即就醫。
- 問:就醫時需要向醫生提供哪些信息? 答:就醫時,要向醫生提供新生兒的體溫測量值、測量時間、測量部位,以及體溫異常的持續時間、是否伴有其他癥狀等信息,這些信息有助於醫生更準確地診斷病情。
綜上所述,新生兒體溫的監測和管理是保障新生兒健康的重要環節。家長應了解新生兒體溫的正常值範圍、影響體溫準確度的因素、正確的測量方法以及體溫異常的處理方法和就醫指征,以便在新生兒出現體溫問題時能夠及時、正確地應對。